吸入PM2.5血管易堵塞 办公室是空气污染重灾区-仪表展览网
筛选
  • 地区
    全部
  • 会员级别
    全部
筛选
  • 截止时间
    全部
吸入PM2.5血管易堵塞 办公室是空气污染重灾区
2011/11/30 15:05:53
浏览:928

  PM2.5(即“超细灰尘”,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也会让血管很受伤?昨天,第四届左主干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国际峰会由南京市第一医院承办召开,欧、美、澳洲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700余名中外心血管专家云集南京,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前沿问题。专家们告诉记者,超细灰尘让血管也成为空气污染的“受害者”,国外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提高一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会增加3%。

  空气污染 让血管易堵塞

  现象:城市人的血管多“堵”,农村人的血管多“爆”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陈绍良介绍,如今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年轻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南京冠心病患者中,40岁以下的确占了5%。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年轻化的因素,除了传统的高血压、高血脂、体重超标、运动减少人群增多外,不断加重的空气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国外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提高一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3%。

  “有一个现象可以作为空气污染影响血管的佐证。”陈绍良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有个特点,就是农村患者脑出血比较多,而城市患者脑梗的比较多。一个是“爆”,一个是“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城市中的空气污染要甚于农村。

  探因:污染会使血管壁变厚

  “临床研究发现,噪音、可吸入颗粒、降雨量都与冠心病发病率增高有关,空气污染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空气中的杂质增多了。”陈绍良院长说,每一个人一次吸入的空气量是一定的,其中所含的杂质多了,绝对的含氧量就降低。这会导致人始终处在低氧的状态,低氧环境又会引发人体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比较突出的两点,一是为了保证人体的供氧量,血流在血管中速度会变快;二是血管膜会变厚,血管腔从而会变得狭窄,血栓的发生危险也会加大。

  陈绍良解释,低氧环境导致血管壁发生变化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通俗来讲,含氧量降低后,血液运输过程中血管“做功”会变多,形态结构也会发生改变,这和运动多了,肌肉也会变发达是一样的道理。

  提醒:办公室是空气污染重灾区

  空气污染除了使血管膜发生变化外,空气中的金属颗粒也会直接加害血管。“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陈绍良告诉记者,人体的血管可分为三层,其中内膜对空气中有毒污染物质最为“敏感”。空气污染中的重金属在PM2.5中,吸入后直接进入血液,会直接损伤血管内膜,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血压增高等,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

  陈绍良提醒,空气污染并非专指室外的空气污染,对室内空气污染尤其要提高警惕。“年轻人、白领常待在办公室中,空气污染也不能小觑。室内装修、家具所挥发的有毒物质,乃至打印机、复印机所带来的空气中的粉尘,也是危害血管的重要因素。”

  预防心血管疾病需更新观念

  昨天的会议上,专家们提醒,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些观念需要及时更新。

  1秋冬季更容易发心血管疾病?

  真相:南京一年四季都要预防

  一般人认为,心血管疾病在秋冬季节更加高发,所以秋冬季节需要特别当心。陈绍良说,这种说法并不完整。心血管疾病有几个特点,周末发病多,夜间发病多,以及秋冬发病多,这是普遍的情况。具体到江苏,特别是南京,那就是春夏也不能忽视。“南京春天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很多,即使是盛夏,8月份发病率也很高。这主要是气候引起的,南京季节交替没有其他地方明显,又比较潮湿。”

  2从年轻就要开始注意保护血管?

  真相:对血管保护要从更早开始

  昨天的会议上,各国专家都表示,注意一级预防,及在患病前就对危险因素做出预防,是减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经验。马来西亚沙捞越总医院心脏科主任及临床研究中心主任Sim Kui Hian表示,血管其实就像家中自来水管一样,用个十几年总会出现问题,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对血管的保护从年轻时就要开始,就是增加运动、不吸烟、少吃高油食品。

  3血管堵得严重就得放支架?

  真相:可以加测血管流量

  陈绍良告诉记者,判断心脏血管的堵塞程度,判断血管堵塞是否到了需要放支架,冠状动脉造影依然是“金标准”。不过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候,还可以加测一个血管流量。一般来说,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管有75%以上狭窄时需要放置支架,但如果狭窄程度处在“临界点”上,如果血管弹性还可以,血流量是够的,那么不放置支架也是可以的。

  新闻链接

  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南京专家有“独门绝技”

  第四届左主干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CBS2011)是在继2005年以来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国家研讨会、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新技术及第三届华人心血管病大会以后的更高级别的心血管盛会。大会主题围绕“冠状动脉分叉和左主干病变的新视野”展开,开设15场专题讲座。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和左主干病变上,南京专家有着让世界专家信服的“独门绝技”。

  这项技术名叫“双对吻挤压支架技术”,是由陈绍良主任发明并得到国际同道的认可。在国际上,冠状动脉分叉部位病变的处理方式始终没有统一,针对分叉病变的疗效总体要低于非分叉病变,现有技术的适应范围很窄,且可能出现分叉部位的再狭窄率较高、局部的支架血栓发生率较高的情况。“双对吻挤压支架技术”改变了上述双支架术的不足,最终对吻球囊成功率可达到100%,而且支架血栓发生率也远远低于以往的情况,对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来说是个革命性的进步。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