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为何总是慢一拍-仪表展览网
筛选
  • 地区
    全部
  • 会员级别
    全部
筛选
  • 截止时间
    全部
食品安全监管为何总是慢一拍
2012/2/27 17:01:01
浏览:1274

  中国人过春节讲究的是吃,亲朋好友聚餐免不了谈论些南菜北肴、刀工技艺、色香火候。然而现在的首要议题必是食品安全,一桌人一谈论起来总是忧心忡忡,因为大家担忧下一个有问题的食品将是哪个?!果然,春节过后不久,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又成为公众关注热点。煮熟的鸡蛋黄,怎会如橡皮蛋一般坚韧不易碎?疑似“注水肉”检测合格,腌制过程中为啥会渗出那么多水?天津水产市场“注胶虾”已出现多年,各地销售的冷冻虾有没有问题?“红牛”饮料的真相是什么?……

  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人们不由得质问:为什么由监管部门主动公布的少之又少?为什么我们的监管体系不能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前“未雨绸缪”?为什么当媒体揭开食品安全事件的一“角”后,权威部门在回应“密切关注”的同时,反馈结果又往往要“慢一拍”?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的食品质量问题已经进入了集中爆发期。然而,诸多食品质量问题又往往是在媒体曝光以后才被监管部门重视的。从去年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马后炮”监管并不少见。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从当年3月起三鹿集团、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在前期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先后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均未发现问题”。直到9月被媒体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业才开始“彻查”。2010年底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中,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并形成了“造假一条龙”,甚至带火了当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剂及制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标签厂家,而当地的监管部门竟“浑然不觉”,直到被曝光才开始“迅即”介入。在疑云未散的“瘦肉精”事件中,有关部门排查后对外界称,确认的“瘦肉精”阳性生猪主要集中在河南济源周边四县市。而“巧合”的是,媒体所曝光的也是这四县市。一些百姓不由得心存疑虑:“搞调查的媒体掌握得这么准?没被曝光的就全都让人放心吗?”上海盛禄食品公司非法使用色素生产“染色”馒头被媒体曝光,相关部门迅速进行了查处。然而疑问却并未随着调查结果公布而消除。一个馒头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最终上到百姓餐桌,需要过企业内控、质监、工商等诸多关口,但遗憾的是,安全监管防线“集体失守”!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