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前瞻
2011年,随着国家 光伏 上网 电价 的落实和 太阳能 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颁布实施,中国光伏产业规模逐步增大,国际化程度愈加增强,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供需失衡严重、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挤压、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外加 美国 “双反 ” 贸易调查、行业整合不可避免等不利局面。面对这样的形势,光伏产业如何应对 “ 双高 ” 误导?如何应对供给端过热投入?如何应对产业整合成本高的难题?如何应对光伏项目 “ 并网难”?如何应对光伏产品过度依赖国外市场难题?基于对上述形势和问题的前瞻性分析,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光伏 发电 战略地位、加大规范行业发展力度、引导产业有效整合、完善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和标准、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等对策和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 十一五 ”末期的高速发展之后,产业发展开始步入调整期。大起大落的发展景象也引起了各级政府高度关注,诸如国家 1.15 元/度的上网电价政策出台,《 可再生能源 发展“ 十二五 ” 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和《太阳能发电 “ 十二五 ” 规划》等即将颁布实施,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 2012 年,光伏产业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既有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新兴光伏市场快速崛起等有利发展趋势,又有供需严重失衡,欧美国家 “ 反倾销、反补贴”大棒威胁等不利因素。
对2012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
中国太阳能 电池 继续保持产量和性价比优势,国际竞争力愈益增强。产量持续增大,预计2012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超过 40GW ,产量将超过 24GW ,同比增长50%以上,仍将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多晶硅 、 硅 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加工成本分别有望降至19 美元 / 千克、 0.18 美元 / 瓦、 0.18 美元 / 瓦和 0.25 美元 / 瓦,届时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组件成本将达到 0.73 美元 / 瓦,同比将下降 27% 。产品质量愈加稳定,多数企业产品质保将达到 10 年,功率线性质保将达到25年。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受国内市场消纳能力有限和国外贸易壁垒影响,中国光伏企业将加快国际化进程,通过在海外建厂或并购方式,加快在海外的本土化发展,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成长为国际大型企业。
多晶硅生产技术持续进步,产业自给能力迅速提高。2012年,中国万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将投产,低 能耗 还原、冷氢化、高效提纯等关键技术环节进一步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增强。先进企业的综合电耗将达到80 千瓦时 / 千克、生产成本达到 19 美元 / 千克的国际先进水平。多晶硅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望彻底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预计2012年中 国投 产的多晶硅企业将达到60 家以上,产能超过 16 万吨,产量达到 13 万吨,可满足国内 80% 以上市场需求,形成约占世界市场40%的良好态势。多晶硅自给能力的迅速提高,将对中国光伏产业保持全球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中美之间可能爆发的光伏产品贸易战争取得更加有利的筹码。
国外市场增速趋缓,国内市场加速崛起。受欧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光伏补贴持续下调影响,预计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全年装机量可达24GW,同比增长14%。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光伏市场将会加速兴起。受益于2011年出台的系列利好措施:一是国家 发改委 正式出台了全国统一的1.15 元 / 度上网电价;二是国家太阳能发电 “ 十二五 ” 装机量规划,由最初的 5GW 改为 10GW ,最终改为 15GW ,极大拉动国内市场发展, 2011 年国内装机量超过 1.5GW 。预计 2012 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当前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增长过快且产品主要依赖出口,急需加速启动国内市场以缓解对外依赖度过高的问题;二是启动国内市场也是应对美国启动的 “ 双反 ” 调查的有力回击;三是 2011 年国家出台了上网电价,且国内装机成本大幅下降,加上光伏市场竞争激烈,组件企业纷纷向下游的光伏系统集成延伸。因此,预计 2012 年光伏装机量将达到 3GW ,但即使如此,中国近90%的光伏产品仍需依赖国外市场。
(二)市场供需失衡压力持续增大,产业整合不可避免
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将会呈现指数增长。但短期内,产业仍将承受较大的供给压力。据赛迪智库光伏所不完全 统计 ,全国156家 电池组件 企业2011 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 35GW ,预计 2012 年产能在 40GW 以上。欧盟 2011 年 9 月份发布的报告也显示, 2012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 80GW ,中国占据超过 50% 份额。与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供给量相比,光伏需求量增长则显得相形见绌。据 2011 年 6 月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对 2011-2015 年的市场需求量预测数据, 2012 和 2013 年光伏市场需求在 30GW 左右,因此仅当前中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 2-3 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2012年这一市场仍将承受价格和整合压力,一批不具备竞争力或贸然进入光伏领域的光伏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整合或淘汰。值得关注的是,在供需失衡加剧情况下,中国在海外上市光伏企业股价可能持续下跌且遭受国外评级机构唱空,极有可能被国外资本趁虚而入,利用产业整合和贸易战等时机,掌控中国优势企业主导权,甚至使中国光伏产业日益空心化。
(三)产品价格仍将下跌,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2011年初,光伏产品供应量大幅提高,但光伏市场受政策不稳定的影响,需求萎靡,观望情绪严重,致使光伏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价格暴跌,目前已经逼近成本价,极大挤压光伏企业利润空间,主要光伏企业毛利率同比和环比均持续下滑。原本各企业希望2011年第四季度会受到欧洲市场2012年将下调补助金额政策的影响,提前出现安装潮,但相关订单目前仍未出现。加上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天气和欧美国家适逢圣诞节休假等原因影响,市场萎靡已不可避免。2012年,预计部分资金需求急迫的企业为获得现金,在现货市场上加速抛售手中的库存和原料,将加剧价格下跌步伐。可能的后果即为:一旦产品价格跌破企业制造业现金成本,企业将开始降低产能避免现金净流出,但是降低产能后设备等固定成本的摊提压力又将出现,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将会涌现企业倒闭潮。情况的好转预计要到2012年二季度,届时市场进入旺季期,部分落后产能也将在此期间被淘汰,产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小高潮。
(四)美挥舞“双反”大棒,产业面临严峻贸易保护挑战
2011年10月19号,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7家企业联合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简称“双反”)调查申请,而美国商务部已于2011年11月8号启动立案调查。据悉SolarWorld目前也在游说全球最大的欧洲市场,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三反”(反垄断、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一旦中国应对美国的贸易诉讼不利,极有可能被欧盟搭便车,届时在中国光伏市场未能及时启动的情况下,中国光伏产业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预计美国“双反”案件将会持续到2012年第三季度,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一是官司耗时耗力耗财,致使中国光伏企业不能集中精力开拓国外市场;二是来自美国的订单将会有较大的税率风险,对美光伏产品出口可能会萎缩,如果欧盟跟进,情况愈甚;三是促使国内光伏产业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以规避贸易风险;四是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等的光伏企业将会渔翁得利,加速崛起,对大陆光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五)各路资本竞逐光伏产业,行业竞争愈加残酷
预计在2012年,一些竞争力低下的中小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但也有一些行业外的大型企业利用产业整合期,凭借资本和管理优势涌进该行业,如富士康高调宣称将投资1000亿元进入电池组件环节,未来行业的淘汰与发展将并行。同时,未来行业的竞争,将不是产业链某个环节间的横向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条之间的整体竞争。为了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光伏企业要么自身垂直一体化发展,要么以产业集团军的形式,通过长期合约或控股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外,部分 资源 丰富的西北部城市也纷纷出台以资源换项目的政策吸引光伏企业投资,使得一些企业的光伏业务仅仅是换取其他资源的筹码,企业的小额盈亏已并不重要。业内均认为光伏产业 “ 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是曲折的,只要熬过此严冬,未来一片美好 ”,因此寒冬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和非理性。
综上所述, 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将步入大调整期。虽然产业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产业对外依赖度逐步下降,但由于市场供需失衡严重,外加美国“双反”调查重压,行业竞争将愈加残酷与非理性,产业整合迫在眉睫,企业开始进入薄利时代,优质企业面临国外资本入侵的严峻挑战等。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行业发展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的误导
光伏产业特别是上游多晶硅环节发展时间短,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企业存在能耗高、副产物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光伏产业戴上了所谓“双高”的帽子。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多晶硅企业规模的壮大和技术的进步,生产能耗不断降低,万元GDP产值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绝大多数企业已实现闭环生产,四氯化硅等副产物也得到有效利用,但“双高”的帽子并没有从多晶硅头上摘掉,反而被错位至下游的电池组件环节,认为“光伏产品大量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紧缺 能源 ” ,使得光伏项目的审批、技改、产品出口等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据悉,相关部门在 2012年有可能对光伏产品的出口退税进行调整,此举无疑使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雪上加霜,加剧产业走出困境的难度。
(二)供给端过热投入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资金持续投入可能导致供过于求。仅中国2012年的产能已大抵可满足全球未来几年的光伏市场需求。但2010年中国光伏行业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使得资本持续涌向该领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为“十二五”发展规划期,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催动各种资金要素持续投入到光伏产业中,产能的持续扩大,可能导致供大于求。据统计,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地方政府规划建设千亿光伏产业园区就达到二十个,规划产值达到2万亿元,而据EPIA预计,2015年全球光伏装机约为45GW,按8元/瓦计,全球市场安装需求也仅为3600亿元,差额巨大。
(三)有效引导产业发展面临整合成本高的制约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光伏产业整合将不可避免。但在整合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中,除了硅锭/硅片环节的企业情况稍好之外,多晶硅企业由于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可能面临无法收购的问题。电池片和组件企业的售后服务问题也将阻碍该环节收购成本估算的顺利进行。因此一些大企业也表示“与其兼并不如新建”。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多光伏项目的融资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光伏企业的倒闭除了对当地就业带来影响外,还有可能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呆账和坏账,甚至会引发类似于温州借贷危机的社会问题。
(四)市场规模化启动面临并网难的牵制
国内光伏市场启动主要症结在于光伏并网。一是并网标准滞后,光伏发电的波动性使得其在接入 电网 时,可能会产生谐波、逆流、网压过高等问题,对现成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也受到电网公司的消极处置。二是 电源 结构不合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使得在调峰调频方面需要较多的其他 电力 来平衡,如抽水储能、 燃气 燃油 电站 等,这将给电网的调度增加负担,也会影响到现有 电厂 的利益。三是电网配套落后,利益关系有待厘清,中国并网的光伏项目主要建设于西北地区,就地发电就地消化,但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有限,而若不能尽快建成高压远距离 输电 ,实施大区域调度和理顺电网公司等各方利益关系,则并网难的问题仍将存在,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可能仍将是空口号。
(五)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制约产业规模发展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预计2012年仍有近90%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发达国家加强对本 国新能源 产业的保护,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一旦国外补贴政策发生变动或实施贸易保护,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格局将被冲击。特别是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企业生存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如何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加速扩大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必须抓紧研究。
总的看,2012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的误导有待更正,国内市场启动受“并网难”制约,产品对外依赖性仍过高,产业整合成本较大,行业规范难度不小等问题。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战略地位
一是大力宣传光伏发电的积极意义,提高公众和主管部门对太阳能发电的认知度。破除光伏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误解。同时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问题决定了光伏发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尚需国家补贴扶持,需加深公众对太阳能发电的认识与理解,自愿承担开发太阳能等 绿色 能源的成本。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太阳能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稳定投资者信心,以调动各方资本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行长期投入。三是统筹制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太阳能发电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促进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规范行业发展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准入制度,制定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及时剔除行业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不良因素,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二是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及企业技术水平,会同有关标准主管部门,制定光伏产品和系统的相关标准。三是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定期发布检测报告,引导协调统筹各地方光伏产业发展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给产业发展带来隐患。四是加快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建设,加强行业协作和自律管理,不断提升中国光伏行业总体形象,更好地应对和参与国际竞争。
(三)引导产业有效整合
一是加强制定光伏产业整合的研究,整合企业、地方政府等资源,做好应对光伏行业整合的准备;二是探讨区域中小企业联合经营模式,抱团应对外来挑战;三是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及时跟进产业发展情况,加强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国外资本收购中国优质光伏企业的挑战。
(四)完善光伏发电并网技术与标准
一是加强光伏并网技术的研发力度,建立微电网工程示范,同时推进实施智能 电网建设 。二是组织电网公司、光伏电站安装商与运营商、光伏并网与储能设备制造商、组件制造商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光伏并网环节的各项技术标准,完善光伏发电并网标准体系。三是做好项目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资源指导规划、以规划定项目,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有序推进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四是加强 发电企业 和 电网企业 间的沟通和协调,明确发 电企 业与电网企业的权责,协调和引导有条件、并网难度小的光伏发电设施率先并网,先易后难,不断完善光伏并网的管理体制,推进 电力改革 。五是做好 监管 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协调并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难题。
(五)积极培育多样化的光伏市场
一是继续利用政策引导国内光伏市场健康快速启动。落实并完善“上网电价”实施细则,继续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坚持
并网发电 与离网应用相结合,以 “ 下乡、富民、支边、治荒 ”为目标,支持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消费光伏产品。二是继续巩固国外传统光伏市场,开辟新的光伏市场。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有关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巩固和发展国际市场,增强产业的安全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动向,抓住新兴市场发展机遇,引导企业抢占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