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变频器业前景明朗-仪表展览网
筛选
  • 地区
    全部
  • 会员级别
    全部
筛选
  • 截止时间
    全部
“十二五”变频器业前景明朗
2013/5/7 9:23:20
浏览:840
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我国将对多个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出相关优惠政策和税收方面的支持。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将达3.1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5.3万亿元。
  对此,合康变频销售总监陈淑玲认为, 变频器 在节能降耗和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节能环保的政策鼓励下,我国变频器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空间。
变频器节能优势显现
  2012年,全球经济下滑,中国变频行业市场增速首次跌破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高压变频器2011年市场规模约为74亿元,市场增长率约为17.1%,2012年市场规模负增长约为2%。
  但自“十二五”规划颁布以来,受益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战略的拉动, 变频器 作为变频调速领域内的重要设备,在未来几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测算,使用变频器的电机系统节电率普遍达30%左右,某些较高场合可达40%~60%,节能效果显著。
  比如,中央空调是按照最大需要冷(热)量再加 10%~20% 来设计的,耗电量大,节能潜力也大。用变频器去对中央空调制冷压缩机、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风扇、回风装置等进行调速节能控制,就可以避免过大流量和过大压力,保证系统正常有效运行,可以节电20%~50%。
      又如,在“万里长江第一隧”——上海长江隧道建设过程中,建设者需要确保长约8.9公里、内径13.7米的隧道内通风良好。为此,这个项目采用了变频器,根据用风量大小直接给定电机转速,精准调节风量,优化了电气设施的使用,节能达20%~45%。
  尚普咨询电子行业分析师认为,在全球,再生能源用变频器市场总额为72亿美元。预计今后5年将会继续增长,到2017年将超越190亿美元。我国变频器总的潜在市场空间大约为1200亿~1800亿元,其中常压变频器约占市场份额的六成左右,中、高压变频器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但由于单台变频器功率大、售价高,占到了市场的四成左右。
  目前国内带变动负载、具有节能潜力的电机至少还有1.8亿千瓦,由此为变频器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近年来,我国变频器市场正保持着12%~15%的增长率,预计5年之内,变频器市场需求仍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而在10年以后,变频器市场才会逐渐饱和。 国内设备市场在崛起
  变频器技术的发展,使变频器在现代化领域得到空前的推广和应用。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中压变频器行业分析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变频器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潜在市场发展十分可观。
  合康变频销售总监陈淑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压变频器目前最大的市场在电力,我国发电以燃煤发电为主,每个机组需要十几台风机,这些风机都需要配备变频器,平均每个机组需要约 12~16 台变频器,电力行业市场份额约达30%。
  第二大市场在冶金行业,如炼铁、炼钢的除尘、烧结、循环泵、除磷泵等环节。在建材方面,自从水泥行业引进旋转窑技术以来,平均每条生产线上大约需要配5~6台大型风机,而风机的调速运行则需要通过变频器来实现。
  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我国变频器配套产业的实力相对较弱,总体上看国产品牌无论在技术、加工制造、工业设计等方面还是在资金实力方面,都与国外品牌存在差距,特别是与西门子、ABB两大巨头相比差距更加明显。目前,外资品牌在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占有率与2007年基本相当,仍保持在76%左右,同时由于2008年我国加大基础工程投资(欧美领先品牌的传统优势领域)等因素,前十大外资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尤其是行业领先品牌的份额进一步扩大。
  但随着国产高压变频器厂家注重并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发展瓶颈,国产品牌正在逐渐取代进口产品。目前,多家国产变频器的发展也同国际接轨,具备了相当的企业竞争力,形成欧美品牌、日本品牌、内资品牌三足鼎立。
  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上的外资品牌约40个,其中比较活跃的外资品牌有10余个。同时涌现出约100家内资品牌,这些变频器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省市,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地。英威腾,易能,安邦信,智光电气等国产变频厂家,凭借价格优势,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多年来,国家发改委协同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对变频器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等予以重点扶持,组织了变频调速技术的评测推荐工作,同时鼓励有关单位抓开发、抓示范工程。以此为依托,国内变频调速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市场人士指出,随着本地化生产、规模和技术的日渐成熟,国内品牌通常都有价格优势,而质量的提高也使国内变频器的性价比明显上升,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倾向国内市场,最终将打破国外变频器长期垄断的局面,同时国内厂商也定会形成知名品牌。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