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区
- 全部
-
- 会员级别
- 全部
(1)企业组织规模小而散,缺乏竞争实力和优势。目前我国低压电器企业进入国家大型企业的厂家为数不多,而中小企业占90%以上(年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均在5亿元及以上的为大型企业;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其余为小型企业)。
(2)区域结构趋同,不能体现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80年代以来的20年间,低压电器厂由原来60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家。由于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造成地区产业趋同化现象严重,经济效益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品积压,能源、材料浪费,经济效益低下的不良后果。
(3)技术结构不合理,主要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据统计,在企业的主要技术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先进的只占1/3。骨干企业主导产品达到90年代国际技术水平的仅占18%左右。
如果我国低压电器行业不加大科研与新产品研发投入,不加大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快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将阻碍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可持续发展,并失去市场竞争能力。最终等待他们的无疑是被“踢出局”。
而目前低压电器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确实比较乐观。在2012年电工行业多种运行数据遭遇“滑铁卢”的情况下,低压电器行业发展的良好成绩给行业带来一丝慰籍。
时间再退回2011年,虽然电力、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但低压电器行业受新一轮农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带动,行业总体生产和销售较上年仍有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11年低压电器全行业总体生产销售及主要产品销售量较2010年同期约实现15%左右的增长,行业中不少优秀企业产销增长超过30%。
事实上,这种逆势上扬的趋势并不足以使国内低压电器企业放松警惕。在相应利益驱使下,国外著名电气企业纷纷抢占国内市场,如施耐德、富士、西门子、ABB等国际知名企业都相继登陆我国。除了瓜分国内的高端市场外,它们又实施“本土化”战略,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在中国本土设厂,在国内的中端电器市场也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甚至还在觊觎国内电器的低端市场。这无疑对国内低压电器“低价位优势”是一个致命的冲击,最终只能迫使企业在低层次市场夹缝中求生存。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低压电器市场蛋糕依旧很大,国内企业必须时刻居安思危,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掌握核心竞争力,不断缩小与国外高档产品的差距,才能在这块诱人的蛋糕面前分得一杯羹。
未来低压电器产品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低压电器产品智能化。在现代化电站和工矿企业中,已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对与之相配套的低压断路器提出了高性能、智能化的要求,并要求产品具有保护、监测、试验、自诊断、显示等功能。
产品电子化。在现代化企业中,采用PC控制系统代替由电气—机械元件组成的系统,已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主流。该系统要求电器产品具有高可靠性、高抗干扰性,还要求触点能可靠接通低电压、弱电流,触头断开时的电弧不能干扰电子电路的正常运行。
产品组合化、模块化。将不同功能的模块按不同的需求组合成模块化组合电器,是当今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接触器的本体上加装辅助触头组件、延时组件、自锁组件、接口组件、机械连锁组件及浪涌电压组件等,可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从而扩大产品适用范围,简化生产工艺,方便用户安装、使用与维修。与此同时,还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产品质量。
经历近几年的飞跃式发展,彩电行业由大尺寸主导的时代终于到来。记者走访京城各大卖场发现,32英寸已成为卖场的最小电视,而彩电企业也因为上游原材料的上升正在减少小尺寸彩电生产。业内专家分析称,大尺寸液晶面板因量产而价格下降,以55英寸电视为代表,将会成为未来焦点。
32英寸彩电成最小彩电
日前走访京城卖场发现,往年26英寸、24英寸彩电推出种种大甩卖大促销活动的情形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47、55英寸彩电。32英寸彩电已成为卖场中最小尺寸的彩电。
此外,32英寸彩电还隐约成为“稀有动物”。在家电卖场中,三星、海信、TCL等品牌销售人员在向消费者介绍彩电时,往往第一推荐的都是42-55英寸之间。谈及一款三星32英寸电视,促销人员称,“这款是样机,需要购买的话要到月底才能配送”。另外一位彩电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称,现在32英寸彩电销售情况极差,经常一天下来一台都卖不出去。
价格“高”也是小尺寸彩电难售的原因之一。记者发现,对比去年价格,32英寸电视价格几乎没有变化,一直是2000元上下徘徊。再看42-55英寸彩电,降幅500元到1000元的比比皆是。大尺寸彩电在促销活动上也更加给力,在“3·15”促销期间,三星、夏普、TCL等企业对42、55英寸电视往往直降300-500元。而32英寸电视则降价100-200元,其中先锋牌32英寸电视只优惠50元。
成本上升致市场萎缩
“利润大幅下降是企业放弃小尺寸电视生产的原因之一。”一位从事彩电生产的高管告诉记者,小尺寸彩电在切割、生产制造工艺等流程上与大尺寸彩电几乎一样。而小尺寸售价较低,相比之下小尺寸彩电则显得成本高、利润低。受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等因素影响,各彩电生产商正在逐步减少32英寸甚至42英寸等小尺寸彩电的供应量,这将导致小尺寸彩电因缺货而不会急于降价促销。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消费者预期选购电视尺寸中,46英寸至60英寸的消费需求趋势显著,占比在56%以上。2月最新调查结果也显示,消费者对46英寸到55英寸彩电的关注比例已经超过了50%。
业内专家预计,今后3000元以下的小尺寸彩电产量会越来越小,价格再降的可能性也很低。“彩电企业的战略定位主要是依赖于市场、依赖消费者的需求。”家电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向记者表示,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尺寸彩电的价格不断下调,将会蚕食小尺寸彩电的市场空间,彩电企业逐步放弃小尺寸彩电将成为市场趋势。
55英寸将成为竞争焦点
值得关注的是,大尺寸彩电早在很多年前便已经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但是市场的高速普及和发展主要集中在近五年里。
事实上,彩电屏幕尺寸的不断升级除了备受消费者喜爱外,技术的推动也是功不可没。彩电在经历CRT到平板和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升级的同时,其显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从标清、准高清、高清再到超高清。而要完美承载和展现这些显示技术,紧靠小尺寸彩电是无法实现的。
家电产业观察家陆刃波认为,55英寸彩电将会成为未来的竞争焦点。首先,对大屏幕进行单位面积计算的话,55英寸电视是最实惠的,相对于消费者来说性价比最高。此外,数据显示,2012年55英寸彩电的销售量份额为4.99%,销售额份额为12.55%。销售额份额高达销售量份额的两倍多,今后55英寸彩电的市场份额将会快速增长。
能源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全球的能源消耗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重大多集中在25%~40%。因此,建筑节能已成为世界节能问题的重点。笔者将结合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综合楼空调自控项目,阐述空调自控节能技术的应用及取得的节能效果。
该项目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楼高85米,地下2层,地上19层。为响应国家节能号召,设计节能目标为30%。
在建筑设备中,中央空调是第一耗能大户,对中央空调监控的最终目标是在保证中央空调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
以往的空调控制系统由操作人员通过手动调节启动各类阀门,实现所规定的温度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频繁到空调机房调节阀门,劳动强度较大。此外,由于手动调节和内外部环境温度具有多变性,控制精度很难保证,一般采用过量调节来保证温度的适宜,从而造成能量浪费。
采用计算机控制,可以做到高度准确的自动控制,从而稳定温度。比例调节控制方式,使得室内温度与阀门开度函数关系很直观,有利于操作人员对系统正常与否的状态判断;对于一个复杂的被控对象在上位组态中采用综合算法来提高控制精度,可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在建筑设备监控中,中央空调的控制采用DDC控制器(辅助备用)和上位软逻辑(采用模糊控制)混合应用的方式,在不增加其他任何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来实现节能控制,降低中央空调的能耗。空调机组在启动阶段时(预冷/预热)关闭新风阀,将回风阀打开以减少获取新风带来冷却或加热的能量消耗,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达到对温度的要求。
对大唐陕西有限公司综合楼空调自控项目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是冷源系统控制。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源系统控制主要包括:冷水机组的控制、故障、状态,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变频监控,启停监控和故障监控;对冷却塔的启停控制,故障报警等项的监控;对出入水蝶阀工作状态的监控;对供冷、供热等参数的监测和调节。根据工程中冷水机组、冷水泵以及冷却水的数量关系,设备之间的联络方式选取大并联方式,因此空调自控系统要实现优化的台数启停控制,即可以任意选择机组于水泵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各台设备的运行时间基本一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机组切换时联动相关回路电动蝶阀的开闭。
二是多台冷水机组的群控。系统监测供回水管的温度、压力信号以及系统的流量信号,根据各种信号条件对冷水机组的负荷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出整体的负荷条件,再参考冷水机组的整体运行条件、每台设备参与运行的时间、运行维护条件以及用户必要的维护干预等因素,对冷水机组的启停数量、每台冷水机组启动缸的数量等进行自动控制调节。
三是热源系统控制。中央空调系统的热源系统调节主要包括:换热器开关,热水泵以及循环泵的变频监控、启停监控、故障监控;对一次进气(水)阀工作状态的监控;对供热等参数的监测和调节。
四是多台板式换热器的群控。根据二次侧出水温度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来决定一次侧调节阀的开度,当换热器一次侧调节阀开度超过90%且二次侧出水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加投一台换热器;当换热器一次侧调节阀超过40%且二次侧出水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减一台换热器。
经过上述分析,空调系统控制运行后系统运行正常,各方面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尤其是节能方面,投资回报率很高,实现超过40%的节能指标,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同时,系统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且维护费用明显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