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区
- 全部
-
- 会员级别
- 全部
鞍钢喷爆事故发生的到底是什么?
看法一:重大事故曝鞍钢管理粗放
2012年02月22日 01:20曹开虎 纪虹宇第一财经日报
13人死17人伤
[ “死亡那么多人,这是鞍钢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鞍钢集团一位退休高层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暴露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管理不严。” ]
钢铁喷爆导致多人死伤的悲剧在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鞍钢重机”)铸钢厂铸造车间上演。事故发生在2月20日23时30分,鞍钢集团宣传部一位负责人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铸钢厂铸造车间在浇铸一大型铸钢件接近结束时,砂型型腔发生喷爆事故,因为钢水温度极高,事故发生后,现场一片狼藉。
该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17人受伤。就职于鞍钢重机的一名工作人员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发生爆炸的车间位于鞍钢北郊灵山地区,采用地坑式车间。“我昨晚没有当班,今早就听工友们说出事。我猜应该是在浇铸快结束时发生的事,因为今天看到了爆炸的砂型型腔周边堆有混凝土和沙堆,而且砂型型腔也已经变了形。”该工作人员称。
“死亡那么多人,这是鞍钢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鞍钢集团一位退休高层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暴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不严。”
经营困难对于事故原因,截至发稿时,上述负责人表示,辽宁省事故调查组仍然在进一步调查过程中,昨天上午主要任务就是将埋在下面的三名失踪人员挖出来,事故原因还得等待调查组的结果。
鞍钢集团上述退休高层则向本报透露:“我听说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浇铸的时候进水了,导致爆炸,但是怎么进水了也不知道。”
而据上述工作人员称,此次爆炸砂型是直径约10米的圆柱形砂型。按照操作流程,工人在浇铸钢件时一般都是先将砂型模型内填满砂石后再在其中注入钢水,按理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若铸造腔体本身受热或浇铸不均匀可能会导致爆炸发生。
鞍钢重机前身是当年号称亚洲冶金制造业第一大厂的鞍钢集团机械制造公司,主要从事轧钢成套设备制造。1995年,鞍钢集团机械制造公司与鞍钢集团公司签订了主辅分离协议,2003年被列入鞍钢集团首批改制单位,鞍钢机械制造公司正式改制成为非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新组建的公司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改制企业职工共同出资组建,其中鞍钢集团持股49%,改制企业职工持股51%。
尽管鞍钢重机进行了改制,但是依然无法走出困境,尤其是最近几年。“重机公司经营情况并不好。”鞍钢集团上述退休高层说。鞍钢集团2010年债券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鞍钢重机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实现净利润为亏损0.19亿元。截至2010年6月末,该公司的总资产为23.77亿元、净资产为4.98亿元。
这主要是因为鞍钢重机的产品市场需求遇到了问题。另一家轧钢成套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之前国内钢铁行业新建项目多,所以对高炉、轧机需求旺盛,但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发改委对钢铁项目开始严格控制,高炉、轧机下游需求因此变得有限。
管理漏洞
不过,产品的改革和创新在一个老牌、包袱沉重的国有企业身上没那么容易。熟悉鞍钢集团的一位分析师告诉本报,从管理角度看,鞍钢都不是国内最好的钢铁企业,创新方面就更难了。
据鞍钢集团上述退休高层回忆,上世纪60年代,鞍钢的管理经验在国内是很领先的,在国内被称为“鞍钢宪法”——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尽管鞍钢的管理此后也进行了改革,但是却无法跟上最优秀企业的步伐。2005年,其同行宝钢集团就开始实行董事会试点改革,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宝钢的管理和技术领先于国内同行。然而,鞍钢集团截至目前依然没有实行董事会试点。鞍钢集团“一把手”张晓刚的身份目前依然是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
鞍钢集团一直希望重组本钢集团,但是四年来,双方的合并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在去年鞍钢股份(000898.SZ)发布半年报时,国金证券分析师王招华在研究报告中就指出:“鞍钢股份业绩逊于同行的主因或许在于管理。”去年上半年,鞍钢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0亿元,同比下降 92%,铁后成本同比增加273元/吨,是业绩逊于同行的主因。
尽管冷轧是去年以来价格走势最差的钢种,但冷轧占比最高的宝钢股份去年上半年净利润降幅预计在30%左右,远好于鞍钢股份。由于铁前成本主要反映的是原材料,铁后成本主要反映的则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王招华判断,去年上半年鞍钢股份铁前成本大增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管理上(工序成本环节)出现了漏洞。
去年全年鞍钢股份更是成为了国内最亏钱的钢铁上市公司。鞍钢股份预计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1.51亿元。而宝钢股份(600019.SH)预计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02亿元。
看法二:鞍钢集团管理模式被专家质疑落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国栋 刘成昆 发自北京屋漏偏遇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这句话用来形容当前的 鞍钢 集团绝不为过。继2011年1月31日下属公司鞍钢股份(000898,SZ)发布预亏21.51亿元,2月20日集团下属分公司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鞍钢重机)又发生了特大喷爆事故,造成13人死亡,17人受伤。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鞍钢集团管理粗放。就此,我国冶金专家刘勇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鞍钢集团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尤其是管理模式导致的亏损更为人诟病。根据公告,鞍钢股份去年预亏21.51亿元,而在2010年,鞍钢股份的盈利超20亿元。
一位媒体人士转述关注此事的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的话说,根据现代的操作规程,钢具周围是危险区域,在钢水倒入模式具过程中,严禁有人站在钢圈附近,并且车间内都不允许有人在场,这一过程只有几个工人在操作间操作,而设备先进的工厂会有安全控制室,只需电子操作。而普通的操作车间在这一步也不需要有人在现场,只需要几个工人用钳子操作速度盘,而鞍钢重机发生爆炸时车间里有30人以上,说明鞍钢重机管理混乱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据刘勇昌介绍,我国钢铁业私企普遍赢利,国企普遍亏损,亏损的原因在于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太高。国企的产品普遍比私企产品附加值高,销售价格要比私企价格高400元左右,并且除去生产成本之后毛利润还要高100元左右。但除去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之后,国企呈亏损状。
同时,刘勇昌也认为相比先进的宝钢模式,鞍钢模式相对落后。在国内较为流行的是宝钢模式,宝钢是长流程、一体化管理,管理权限在上层,对设备定期定点检修。而鞍钢集团目前的做法是模块化管理,各流程分别管理,没有起到互相检查和监督的作用。这也是多数工业企业存在在的问题。
“除管理模式外,还有人员素质的问题,再好的管理模方法,没有严格地执行或人员不具备执行的素质也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刘勇昌强调了在事故中人的因素,不过,刘勇昌并不认为最近钢铁业频繁发生事故表明钢铁业有严重问题,这些都是偶然性事件,仅表明鞍钢集团有需要改进之处。
看法三:鞍钢重机事故凸显东北重工业困境
2012年02月27日 01:26曹开虎第一财经日报
虽然已经过去多日,但许多人还在谈论2月20日深夜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铸钢厂(下称“铸钢厂”)的那场事故,13人死亡、17人受伤(其中6人重伤)。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距离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鞍钢重机”)改制仅仅过了不到7年时间。
自从鞍钢重机改制之后,这家曾经资不抵债的鞍钢辅业公司在制造业中挣扎着,也曾经有过几次创新,但是在全球激烈的制造业竞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鞍钢重机的困境是整个东北重工业生存处境的缩影。
谈判2月24日,铸钢厂门口静悄悄的,偶尔会有一些人员出入,两名保安守着大门,不让任何记者进入。工厂已经暂停生产。
当天,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宣布鞍钢重机事故初步原因,铸钢厂生产水电下环时(毛重95吨,采用两罐合浇的方法在砂型中浇注),由于型腔内部或者底部残余水分过高,钢水进入型腔后,残余水分受热,短时间内迅速膨胀,造成砂型型腔喷爆。
事故发生后,13名死者的家庭成员被安排在鞍山几个不同的宾馆,许多亲属都是鞍钢集团的员工。鞍钢一位死者的亲属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鞍钢根据13位死者的家庭情况和员工的身份不同,安排在了不同的宾馆,分别进行谈判。
其中一个宾馆内被安排了三户,家庭情况有些相似。其中一位死者的亲属称,死者的父亲之前也是在鞍钢的一次事故中去世,“当时才50多岁,现在他竟然也是同样的命运。”几位死者的亲属说:“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只希望公司对‘集体’和‘国有’的员工能够共同对待。”国有的员工是鞍钢重机的正式员工,集体的员工则是鞍钢重机后来从劳务公司中招聘的员工。
对于赔偿方案,鞍钢集团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根据规定,现在不便对外置评。”上述几位死者家属称:“集团承诺说一视同仁,但是到底怎么样,到现在也不知道,还没进行过谈判。”
困境
此次事故有其偶然性,但与企业的困境也有关系。
熟悉鞍钢重机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鞍钢重机最早是给鞍钢集团做配套服务的,起初的身份相当于机修公司,后改成制造公司,如生产高炉上的一些备件。因为鞍钢集团扩张放缓,鞍钢重机又将目标瞄准国内其他钢铁企业,但是自从国家对钢铁行业进行调控,新的钢铁项目投资步伐大幅放缓,该公司不得不进一步转型。
2003年到2005年期间,鞍钢集团对鞍钢重机公司非常重视,先后从德国引进先进的水压机,同时购买了一些配套设备,对老钢厂进行了改造,形成了有别于其他钢厂的机修公司,可以做大型铸钢件。鞍钢重机的制造能力当时可以位列国内前5名,但随后被国内其他机械企业迅速赶超。
2005年4月,鞍钢重机进行改制。鞍钢集团持有49%股权,鞍钢员工持51%股权。按照当时国家的政策,鞍钢集团不能控股。事实上,鞍钢集团在这家二级子公司当中拥有实际控制权。
改制之后,鞍钢重机加大了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力度,如水电、核电领域。2006年初,一家国外制造商在了解到水电机组转轮的国产铸锻件在三峡左岸试验失败后,不仅大幅提价,而且一再推迟交货时间,导致三峡工程进度面临严重影响。2006年7月,鞍钢重机开始进行三峡右岸机组下环产品的研发。2006年10月,公司成功浇注了三峡下环。
这次创新给公司带来了较好的效益。但是2008年之后,受金融危机以及环保人士谏言水电站对环境的破坏影响,国家放缓对水电站审批力度。这给鞍钢重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另一个创新是抗撕裂钢板。在鞍钢重机抗撕裂钢板开发出来之前,日本的同类产品售价高达4万多元/吨,当时只有日本和少数几个欧洲国家可以生产。但是2008年鞍钢重机投入资金开发成功之后,日本立刻把产品价格降到了2.2万元/吨,而鞍钢重机的生产成本就高达2.8万元/吨,而且量很小。因此,下游企业仍然选择采购国际产品,这给鞍钢重机再次造成巨大损失。
这家公司不得不瞄准核电。2010年8月,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攻克了十几项技术难关,鞍钢重机锻造成功AP1000核电站主管道锻件,解决了国内外生产技术难题。但是受去年日本地震影响,中国核电建设速度明显放缓,再次给鞍钢重机造成巨大的损失。
几次创新和挣扎之后,鞍钢重机陷入困境。鞍钢重机财务数据显示,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20.20亿元,实现净利润0.4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8.11亿元,仅实现净利润51万元;201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7亿元,净利润出现了1.49亿元亏损。
过去三年,这家公司负债率不断攀升,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负债率分别为77.74%、78.69%和85.05%。
“前几年,我们还能赔得起,投资得起,当时效益好。但是经不起这么折腾,时间长了,现在弄得一穷二白,给员工开工资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报获得的材料显示鞍钢重机高层在一次与外界交流中如此表示。
看法四: 鞍钢事故:作坊式生产之祸
2月20日23时30分,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鞍钢重机)铸钢厂铸造车间工人冉明侥幸死里逃生。事故发生在他与同事们浇铸一大型铸钢件接近结束时,砂型型腔发生喷爆事故(下称“2·20”喷爆事故)。
事故发生前,冉明距钢水罐只有七八米远,“我看到钢水动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目前,该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17人受伤。鞍钢事故处理小组新闻中心宋家辰对本报记者表示,辽宁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事故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这起事故为鞍钢建厂以来最大事故。事故发生后,辽宁省政府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省长赵化明、鞍钢重机母公司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22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黄玉治率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
鞍钢重机铸钢厂生产副厂长裴兰科对本报记者表示,事故发生时,工人正在浇铸一个水电产品的合浇铸件,“这是一个特殊的活儿,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这么多人”。
首钢一位技术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砂型型腔顶爆的多数原因是钢水灌注不均匀进水,产生的氧气在高温作用下爆炸,铸造行业并非事故高发行业,这样的事故很少见。
突发现场
根据鞍钢集团方面公布的事故现场,鞍钢重机铸钢厂铸造车间发生爆炸的砂型已被严重破坏,砂型型腔内的沙子、混凝土等都被炸出,在周边形成沙堆。事故发生后,该厂已全部停工。
据鞍钢事故处理小组介绍,当时工人正在浇铸一个环状钢件,使用的模具是一个外直径约10米的砂型,砂型型腔内也装满了砂石,中间留出一圈盛放钢水,以便浇铸出环状。不料浇铸快要结束,还剩下最后一些钢水即将倒入时,砂型内部突发爆炸。
由于钢水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现场极为惨烈。据裴兰科介绍,车间内当时大概有40人,其中当场死亡10人,遗体被烧焦;另有3人失踪,17人受伤。21日,在清理事故现场时,失踪人员被从沙子内清理出来,确认已经遇难。
据裴兰科回忆,喷下来的钢水重达180斤,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救人和灭火。
鞍山消防支队03中队大概在事故发生20分钟后赶到现场,现场温度依然比较高,周围有很多明火,火场面积近500平方米,如果测试罐体燃烧物的话,可能会达到300到400摄氏度。
21日凌晨,鞍山市组织17名伤员全部进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救治,辽宁省鞍山市公立医院管理局21日16时向媒体通报,事故发生后辽宁省、鞍山市组织最好的专家、设备、药物等医疗条件救治伤员。
22日下午,宋家辰对本报记者表示,据医院介绍,17名伤者中,2名100%烧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未脱离危险;2名85%烧伤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未脱离危险;2名65%烧伤患者生命体征很平稳,基本脱离危险。
宋家辰还表示,鞍钢内部已组织员工向伤亡者捐款。
看法五:鞍钢事故:作坊式生产之祸
21世纪经济报道 邓瑶 北京报道 2012-02-23 00:32:04
并非高危行业
本报记者从鞍钢事故处理小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处获悉,22日,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已安排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黄玉治率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协助指导辽宁省和鞍山市方面做好事故调查等工作。
宋家辰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事故原因还在有序调查中,到时候将向公众公布。
上述首钢技术工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浇铸现场的工人人数一般不会超过10个人,鞍钢此次现场操作人数这么多,比较少见。
裴兰科解释,因为“活儿比较特殊”,正常情况下的确不需要这么多工人操作。
上述首钢技术工人表示,在业内,喷爆反应很有可能是由于铸造腔体本身不均匀,钢水灌注后渗水,在里面形成气体,从而导致爆炸,“钢水遇到水爆炸的样子还蛮恐怖的。”
“钢水喷爆事故目前比较少见,只要遵守操作规则,事故率一般较低,铸造业也不是外界所说的高危行业。”上述首钢技术工人表示。
不过,该首钢技术工人坦承,铸造行业虽然不是高危行业,但以“脏、累”著称,“业内的确有句谚语,‘车钳铣,心欢喜;要翻砂,就回家’,翻砂指的就是铸造。”
广西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培清表示,铸造业是当代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工艺之一,操作流程成熟且规范。
另外,业外人士认为鞍钢重机的地坑式车间属于落后的生产方式。上述首钢技术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地坑式铸造在业内很正常,很多先进的企业也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大型铸件必须采用地坑车间。
上述首钢技术工人表示,希望事故不要过分归咎客观原因,比如行业高危、技术落后等,“2·20”喷爆事故应使企业、行业从主观层面审视问题。
作坊式管理
“2·20”喷爆事故也暴露了鞍钢重机存在的管理问题。
据本报记者了解,鞍钢重机原为鞍钢机械修理总厂,业内简称为“机总”,主要生产冶金工业、发电产业、矿山及成套设备三大类主导产品,共有职工4000多人。
2005年前,鞍钢机械修理总厂连年亏损,厂房陈旧,设备老化经常抛锚,缺乏主打产品与核心技术,长期靠“修配改”生存。
2005年,鞍钢集团对鞍钢机械修理总厂进行改制,鞍钢重机与鞍钢其他首批6家辅业改制企业一道,正式脱离“母体”,划归鞍山市,注册到地方。改制后,企业员工持股50.74%,鞍钢持股49.26%。
改制后,虽然近几年鞍钢重机在业内取得一定成绩,但公司内部人士依然认为这家企业“娘不疼、爹不爱”。
“员工对持股积极性并不高,一半以上想卖掉手中的股份。”鞍钢重机的一位厂长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鞍钢重机干过的工人普遍有一个体会,就是这家企业有点像家庭作坊式的管理。”一位鞍钢重机的工人表示。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类似鞍钢重机这样的改制企业很多,并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未来几年将有一大批国企要开展主辅分离。在每年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都会提及改制后企业的安全及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