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区
- 全部
-
- 会员级别
- 全部
产业链定义: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 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 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 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 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 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 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 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 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 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 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 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 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 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 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 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 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 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 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 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 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 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 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 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图表 1 产业链形成模式示意图
如图所示,产业链的形成首先是由 社会分工引起的,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引起产业链组织的深化。在图中,C1、C2、C3 表示社会分工的程度,其中,C3>C2>C1 表示社会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A1、A2、A3 表示市场交易的程度,A3>A2>A1 表示市场交易程度的不断加深;B1、B2、B3 表示产业链的发展程度,其中,B3>B2>B1 表示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产业链形式的日益复杂化。三个坐标相交的原点 0,表示既无社会分工也无市场交易更无产业链产生的初始状态。从 C1 点开始,而不是从坐标原点开始,意味着社会分工是市场交易的起点,也是产业链产生的起点 社会分工 C1 的存在促进了市场交易程度 A1 的产生,在A1 作用下,需要 B1 的产业链形式与它对接 B1 这种产业链形式的产生又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于是,社会分工就从 C1 演化到 C2。相应地,在 C2 的作用下,市场交易程度从 A1 发展到 A2,A2 又促进了产业链形式从 B1 发展到B2。接着,按照同样的原理,B2 促使 C2 发展到 C3,C3 又促使 A2 发展到 A3, A3 又促使产业链从 B2 发展到 B3⋯⋯如此周而复始,使产业链不断形成发展。
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在于产业价值的实现和创造产业链是产业价值实现和增 值的根本途径。任何产品只有通过 最终消费才能实现,否则所有中间产品的生 产就不能实现。同时,产业链也体现了产业价值的分割。随着产业链的发展, 产业价值由在不同部门间的分割转变为在不同产业链节点上的分割 产业链也是为了创造产业价值最大化,它的本质是体现“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这种 增值往往来自产业链的 乘数效应,它是指产业链中的某一个节点的效益发生变 化时,会导致产业链中的其他关联产业相应地发生倍增效应 产业链价值创造的 内在要求是:生产效率≥ 内部企业生产效率之和(协作乘数效应);同时,交易 成本≤内部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之和(分工的 网络效应)。企业间的关系也能够创造价值。价值链创造的价值取决于该链中企业间的 投资。不同企业间的关系将影响它们的投资,并进而影响被创造的价值。通过鼓励企业做出只有在关系持续情况下才有意义的投资,关系就可以创造出价值来。
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经顺利完成 三维成像内窥镜 的研发和中试,正准备批量生产。截止4月1日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已经荣获三项技术发明专利分别为:“内窥镜弯曲控制结构”、“内窥镜转向控制机构及内窥镜”、“ 内窥镜 微调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授权。至此,亚泰公司共获15项专利,其中内窥镜发明专利3个, 内窥镜实用新型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