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露染毒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词语,如急性染毒、亚急性染毒、半数致死浓度等等。在此,我们引用《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中规定给出暴露染毒中专业名词解释的部分内容。
急性吸入毒性(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3)来表示。
急性经皮毒性(Acute Dermal Toxicity):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急性经口毒性(Acute Oral Toxicity):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
皮肤刺激性(Dermal Irritation):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皮肤腐蚀性(Dermal Corrosion):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眼刺激性(Eye Irritation):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眼腐蚀性(Eye Corrosion):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Skin Sensitization,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亚急性经口毒性(Subacute Oral Toxicity):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亚急性经皮毒性(Subacute Dermal Toxicity):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亚急性吸入毒性(Sub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致突变性(Mutagenicity):受试样品引起原核或真核细胞、或实验动物遗传物质发生结构和/或数量改变的效应。
免疫毒性(Immunotoxicity):受试样品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或异常增强的效应。
神经毒性(Neurotoxicity):受试样品对神经系统功能或结构的损害效应。
亚慢性经口毒性(Subchronic Oral Toxicity):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寿命期)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亚慢性经皮毒性(Subchronic Dermal Toxicity):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寿命期)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亚慢性吸入毒性(Subchronic Inhalation Toxicity):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寿命期)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蓄积毒性(Cumulative Toxicity):受试样品在体内蓄积引起的有害效应,蓄积有两种形式:(1)物质蓄积,即长期反复接触受试样品时,由于吸收速度超过消除速度导致的该物质在体内逐渐增多;(2)功能蓄积,即受试样品虽然在体内的代谢和排出速度较快,但其造成的损伤恢复慢,在前一次的损伤未恢复前又发生新的损伤,如此残留损伤的累积称为功能蓄积。
致畸性(Teratogenicity):受试样品在胚胎发育期引起胎仔永久性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效应。
生殖毒性(Reproduction Toxicity):受试样品对亲代繁殖功能或能力的影响和/或对子代生长发育的损害效应。
生长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妊娠动物接触受试样品而引起的子代在出生以前、围产期和出生以后所显现出的机体缺陷或功能障碍。
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或检测指标未观察到任何与受试样品有关的毒性作用的最大染毒剂量或浓度。
最低可见有害作用水平(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受试样品引起实验动物形态、功能、生长发育等发生有害改变的最低染毒剂量或浓度。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实验动物在其正常生命期的大部分时间内接触受试样品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受试样品引起肿瘤发生率和/或类型增加、潜伏期缩短的效应。
基线剂量(Benchmark Dose, BMD):由于NOAEL和 LOAEL都是实验中的具体剂量值,易受每组样本含量大小和组间距宽窄等因素影响,故设定基线剂量,可选择ED1(概率为1%的受试个体出现效应的剂量),或选择ED5(概率为5%的受试个体出现效应的剂量)或ED10(概率为10%的受试个体出现效应的剂量)的95%可信限下限。
毒物代谢动力学(Toxicokinetics):定量研究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学科。
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SF):在以动物试验数据外推到人,或以小范围人群调查结果判断所评价的化学品对大范围人群的有害作用时,为排除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而设定的系数,用于制定化学品控制标准,以保证接触人群的安全。
危险性参考剂量(Risk Reference Dose,RfD):危险度达到可接受程度的剂量。
危险性参考浓度(Risk Reference Concentration,RfC):危险度达到可接受程度的浓度。
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终身每日摄入化学物而不引起可检出的健康损害效应的剂量,一般以mg/kg bw.d表示。
(致癌物的)实际安全剂量(Visual Safe Dose,VSD):化学品引起致癌率有99%的把握低于10-6的剂量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ximal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的浓度。
以上内容是暴露染毒中专业名词解释的部分内容,为了进一步向大家介绍暴露染毒技术,我们还将在今后的《技术文章板块》( www.bio-launching.com )中更加详尽地介绍暴露染毒中专业名词解释及其相关的应用情况,同时将陆续介绍暴露染毒的实验室环境、设备以及人员等方面的条件与要求,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