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9年问世以来,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地位就一直坚不可摧。它改变了以前只能借助于继电器和步进器等机电器件进行逻辑和顺序控制的传统控制模式,并在作为主流控制器的几十年间,不断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各种功能,现代PLC还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适应现代工业环境的要求。
然而现在,被美国ARC咨询机构定义为PAC(Programmable Automation Controller)的可编程自动控制器对PLC发起了挑战,它结合了PC的处理器、RAM和软件的优势,以及PLC固有的可靠性、坚固性和分布特性。
目前很多现代化的工业应用需要更多的功能要求,如网络连接、设备互用、企业数据集成等,这些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基于离散-逻辑控制的PLC所能提供的功能。想要基于PLC的系统实现这些功能,必须用单独的处理器、网关或转换器、运行于独立PC的软件中间件以及企业系统级的专用软件进行综合系统集成。在一家PAC供应商的网站上,有这样一段描述PAC诞生背景的文字。他们认为,PAC可以同时拥有PC的功能和PLC的可靠性,是实现复杂控制时PLC的理想替代者。
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全面发展”的性能仅是PAC的一方面优势。
有业内人士在谈到价值时表示,PAC的所有部件均按软件和硬件集成最灵活、最方便、成本最低为出发点,因此它是跨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仪表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的。这些特点使最终用户获得以下收益:设备的生命周期成本较低,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提高,资产所有者总成本下降。
其实,PAC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90年代,PAC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而十多年前,国内外企业就陆续推出了自己的PAC产品。
研华(中国)有限公司是较早推出PAC产品的企业,其工业自动化事业群业务总监蔡奇男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PAC开始在工业自动化界风行的原因,“随着人们对PC的熟悉程度不断加深,加之现有的控制器已经无法满足部分系统集成商和用户的需求,PAC应用的大环境已经成熟。”
然而,在PAC刚刚开始拓展其应用面的新产品时,还不被大多数用户认识和认可。在用户和系统集成商之间,对于PAC的批评声也不绝于耳。有人说,PAC相对于PLC来说价格高、可靠性低、可扩展能力差;还有人认为,PAC并没有真正针对某种迫切的或潜在的市场需求,因此不免曲高和寡。
不管怎样,目前PLC仍然是用户和系统集成商的首选控制器。
许多工业用户认为PLC简单适用、价格低廉、稳定可靠,大概可以满足80%的工业控制要求。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PLC技术就曾面临软PLC/PC控制技术的挑战,因此曾有人预言它将逐步退出工业自动化的历史舞台。而事实恰恰与之相反,过去10年内,超小型和小型PLC的性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产量也大幅增长。
由于纯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还有很大的市场,因此有专家认为,PAC很难取PLC而代之。高端PLC尽管受到PC和最近几年出现的PAC的频频挑战,但根据自身技术和产品的发展需要,通过全面引入计算机新技术和信息技术,PLC在工业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依然不可动摇。PLC、PC和PAC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共处于自动化市场,各有各的市场定向,PLC仍居主要地位。
但对于PAC的出现对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积极意义,业内人士也表示,PAC的技术发展趋向,如统一的多专业开发平台、通信技术等也会对PLC的技术发展施加有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