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 地区
- 全部
-
- 会员级别
- 全部
加工步骤 | 潜在危害 | 是否是显著危害 | 判断依据 | 控制措施 | 是否是关键控制点 |
原辅料验收、清理 | 生物的:致病菌 | 是 | 原料可能带有各种有害微生物 | 蒸发浓缩工序可以灭菌 | 否 |
化学的:重金属离子 | 是 | 原料产地环境可能被污染 | 离子交换工序除去 | 否 | |
农药残留 | 是 | 原料生产中可能施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 检查原料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证明或记录,抽样检验原料的农药残留指标 | 是(CCP1) | |
物理的:金属,沙石杂质 | 否 | 原料入库前经过清理工序 | | | |
浸泡 | 生物的:致病菌 | 否 | 由SSOP控制 | | |
化学的:无 | | | | | |
物理的:无 | | | | | |
破磨 | 生物的:致病菌 | 否 | 由SSOP控制 | | |
化学的:无 | | | | | |
物理的:无 | | | | | |
调浆 | 生物的:致病菌 | 否 | 由SSOP控制 | | |
化学的:无 | | | | | |
物理的:无 | | | | | |
液化 | 生物的:致病菌 | 否 | 由SSOP控制 | | |
化学的:无 | | | | | |
物理的:无 | | | | | |
糖化 | 生物的:致病菌 | 否 | 由SSOP控制 | | |
化学的:无 | | | | | |
物理的:无 | | | | | |
过滤 | 生物的:致病菌 | 否 | 由SSOP控制 | | |
化学的:无 | | | | | |
物理的:无 | | | | | |
离子交换 | 生物的:致病菌 | 否 | 由SSOP控制 | | |
化学的:重金属离子 | 是 | 由于处理不当未将原料带入的重金属离子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 监测通过离子交换后料液的导电率和PH值 | 是(CCP2) | |
物理的:无 | | | | | |
二次脱色 | 生物的:致病菌 | 否 | 由SSOP控制 | | |
化学的:无 | | | | | |
物理的:无 | | | | | |
蒸发浓缩 | 生物的:致病菌 | 否 | 工艺要求的高温下致病微生物不能存活 | | |
化学的:无 | | | | | |
物理的:无 | | | | | |
罐装入库 | 生物的:致病菌 | 是 | 罐装过程中产品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引入致病微生物 | 对成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查;严格控制罐装车间卫生环境 | 是(CCP3) |
化学的:无 | | | | | |
物理的:无 | | | | |
关键控制点 | 关键限值 | 监控程序及频率 | HACCP记录 | 验证程序及频率 | 纠偏措施 |
CCP1:原辅料验收、清理 | 收购的原料中不得存在国家禁用农药品种的残留。 | 质检人员在每批原料收购时检查相关的农药施用证明文件,并对原料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 | 原料农药施用证明检查记录、原料抽样记录、农药残留检验记录、纠偏记录 | 质检部门负责人每天对新收购的原料抽样进行复核检验并检查相关HACCP记录 | 发现收购入库的原料存在农药残留不合格现象,立即检查相关抽样记录,确定有问题的原料批次及数量,对问题原料进行退货处理,将原料供应商信息通报采购部门,完成纠偏记录。 |
CCP2:离子交换工序 | 工艺处理后料液电导率≤30US/CM;PH值:4.5-8.5 | 指定专门的质检人员每两小时利用校准后的电导率仪和酸度计进行抽样监测 | 抽样记录、电导率监控记录、PH值监控记录、仪器校正记录、纠偏记录 | 质检部门负责人每班生产结束后检查相关HACCP记录 | 发现监测结果偏离关键限值后立即停止生产,并抽取上一次监测时间段内的成品进行复验,确定偏离原因防止再次发生,不合格产品全部重新进行离子交换工序。完成纠偏记录。 |
CCP3:罐装入库 | 灌装后成品的菌落总数≤15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 | 指定专门质检人员每班开始和结束时抽取成品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 | 抽样记录、微生物培养记录、纠偏记录 | 质检部门负责人每天检查相关HACCP记录 | 发监测结果偏离后立即停止生产,对该班以及上一班生产的产品进行取样复查,确定偏离原因,不合格产品回掺至蒸发浓缩工艺。完成纠偏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