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级别返回
-
- 所有会员
-
- VIP会员
-
- 钻石会员
-
- 普通会员
-
- 体验会员
-
- 免费会员
GMP潮流不断 制药企业曙光再现
2013/12/4 11:28:55
浏览:560
GMP潮流不断 制药企业曙光再现
近年来,由ICH发起并最终得到WHO响应的系列药品质量原则不断更新,并对ISO风险管理标准采取了持续跟进的态度,这一态势反映出有关药品质量的传统规则将更快速且更大范围地融入国际社会的共同规则之中。
“中国的新版GMP是在吸收ICH-Q8、Q9和Q10核心元素基础上修订的,但目前ICH又推出了Q11的最新建议,在我们正在努力追赶国际水平的时候,国际性重要原则又作了更新,再次拉大了中间的差距,其中的紧迫感不言而喻!”2010版GMP起草小组核心组成员、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副会长钟光德向记者表示,尽管2010版GMP对中国医药制造业而言不吝是一个飞跃性的进展,但相对于国际标准仍存在不少差距,而随着ICHQ11的发布和其缔约国的跟进采纳,愈发有逐渐拉大这一差距的趋势。
不应局限于“改造死”
据悉,Q11充分融入了Q8、Q9、Q10等的要求,详细确定了原料药开发的一般原则、方法、关键质量属性、控制策略、工艺验证、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在ICH缔约方(美、日、欧)辖区内原料药注册申报资料的要求,它不仅仅是对化学与生物原料药开发的基本原则及开发方式进行调整,也会对我国原料药研发和生产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而与之相比,国内企业目前对于实施药品GMP改造的目的仍停留在“投石看路”的阶段:一是单纯为获取2010版GMP证书,二是以提升企业自身GMP水平为主,三是为了进军国际市场而实施国际cGMP。“目前这三种心态是2010版GMP改造中的典型性心态;而实施GMP改造后,药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这是推进实施2010版GMP面临的又一尴尬。”有认证检查员向记者表示。
一位近期正在积极进行2010版GMP改造并获得新版认证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仍然认为:“在现有的招标体制下,谁率先执行GMP即意味着谁先被动。”
而导致该负责人产生这种想法的现实依据是,该企业在投入新版GMP改造上耗费了9000万元的改造资金,但目前这条生产线的年销售收入仍不足1000万元,可能尚未收回改造投入,新一轮的改造又将开始。制药企业的这种两难境地,是一个现实的缩影。
“‘以药养医’并不能支撑新版GMP(特别是无菌药品)所要求的巨额投入。现行的基本药物招标政策导向仍是以低价为原则,也没有将GMP改造投入的这部分成本计入药品定价范畴。”对此,上述认证检查员也表示无奈。实际上,目前实施新版GMP改造所需的投入几乎都要依赖企业数年积累的利润,就是已经通过认证的企业,其改造资金也多数来自于其他积累、股份投入或多种融资渠道。
据悉,目前通过公立医院销售到患者手中的药品(占整个药品销售份额的70%~80%),其利润仅有10%~20%回到药品生产企业手中,有的(如中成药)甚至已经出现倒挂。与此同时,呼吁国家尽早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GMP认证,已经成为业界最热的呼声。
据记者了解,我国台湾地区为了鼓励药厂实施国际标准的GMP标准,提出只要符合PIC/SGMP规范的药厂所生产的药品,便可依同成分、同核价剂型、同规格量最高价0.8倍的方式进行药价的调整。据有关专家透露,目前我国已经对GMP投入与产出差比较大的问题引起重视,未来将有一些配套政策逐步出台。
“我希望中国的企业在‘低头’盯着自身GMP改造的同时,也能抽空‘抬头’望一眼国际趋势的变化,想想未来的发展,不要局限于‘改造死’的狭隘视野。”钟光德提醒业界关注国际标准发展趋势,尽早把握着眼于未来的GMP改造设计。
热点仍是质量风险管理
虽然中国还没加入ICH,但ICH各缔约国的实施动态非常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作为原料药出口大国,随着Q11的全力推行,中国必将受到首当其冲的影响。
目前,在药品GMP中引入质量风险管理已经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一个国际化趋势。WHO、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制药企业都在沿袭ICH提供的Q系列指南,为提高药品质量而采取措施。这些措施由相关监管机构和制药行业共同推动。2009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ISO31000: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标准,成为世界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世界经济、政府、社会等方面都在产生重大影响,标准的颁布开启了人类管理不确定性的新时代。
2008年1月FDA颁布了制药行业指南。本次修改是1987年版的进步,它融入了cGMP的21世纪倡议——基于风险的方法,特别是现代质量风险管理及质量系统工具及概念。在这个文件中引入了ICH-Q10的很多理念,特别是将ICH-Q10中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目的的理念引入到工艺验证中。
事实上,在我国修订的GMP中,是否引入风险管理原则,也受到WHO和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尽管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究风险管理,但当时国内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在我国医药行业历经6年时间修订的1998版GMP,才引入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而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这一起点,中国医药行业引入风险管理概念至少晚了20年。
“毋庸置疑,当前实施2010版GMP的最大热点仍然是质量风险管理问题。”钟光德向记者表示,目前新版GMP改造仍然是针对投入金额以及国产装备与进口装备的选择性争议较大,但实际上,一个有效的质量风险控制才是GMP改造中最大的难点。而2010版GMP从“专家稿”到“征求意见稿”,再到正式发布,其间都充满着对国际,尤其是欧盟cGMP的理解、讨论(争论)、消化过程,这种状态事实上已经延续、渗透到包括监管层面和企业(执行对象)现实的具体实施工作。
“先不看国家政策层面的优惠力度,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2010版GMP的改造其实只是一个新起点。”钟光德表示,随着我国医药业与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中国之前所执行的GMP已经明显表现出多方面的不适应,引入国际质量风险管理规则,已然成为药品监管当局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2010版GMP的改造是顺应国际化趋势一个重要机会,不论对于监管层面还是执行层面的企业而言,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