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 地区
- 全部
-
- 会员级别
- 全部
加工步骤 | 潜在危害 | 潜在危害显著性 | 判断依据 | 应用什么预防措施来防止显著危害 | 是否CCP |
原料接收 | 生物的:虫害、病原菌污染 | 是 | 种植过程中可能受到虫害、病原菌的污染 | 后道挑选、漂烫可消除危害 | 否 |
| 化学的:农药残留 | 否 | 3年来原料普查农药残留未检出 | —— | 否 |
| 物理的:金属碎片 | 是 | 原料中可能夹带金属碎片 | 后道金属探测可消除危害 | 否 |
挑选 | 生物的:病原菌繁殖、污染 | 是 | 原有病原菌繁殖,人员、环境可能污染 | 后道漂烫可消除危害 | 否 |
清洗 | 生物的:病原菌繁殖、污染 | 是 | 原有病原菌繁殖,人员、环境可能污染 | 后道漂烫可消除危害 | 否 |
漂烫 | 生物的:病原菌残留 | 是 | 漂烫的时间、温度不够,病原菌仍然存活 | 控制漂烫时间、温度 | 是 |
剥壳去皮 | 生物的:病原菌污染 | 否 | 通过SSOP控制 | —— | —— |
切丁 | 生物的:病原菌污染 | 否 | 通过SSOP控制 | —— | —— |
| 物理的:头发、金属碎屑 | 是 | 操作者、工器具等可能造成的污染 | 通过SSOP、金属探测控制 | 否 |
护色 | 化学的:二氧化硫残留 | 是 | 护色液中使用了亚硫酸氢钠 | 严格按照配方使用亚硫酸氢钠并充分漂洗 | 是 |
漂洗 | 生物的:病原菌污染 | 否 | 通过SSOP控制 | —— | —— |
沥干 | 生物的:病原菌污染 | 否 | 通过SSOP控制 | —— | —— |
速冻 | 生物的:病原菌污染 | 否 | 低温下几乎不可能发生 | —— | —— |
| 物理的:金属碎片 | 是 | 设备可能产生金属碎片、零件可能松动脱落 | 后道金属探测可消除危害 | 否 |
金属探测 | 物理的:金属碎片 | 是 | 金属探测仪不够灵敏,使产品中混入的金属碎片漏检 | 定时对金属探测的灵敏度状态进行检验,使其有效运行 | 是 |
| 生物的:病原菌污染 | 否 | SSOP控制 | —— | —— |
包装 | 生物的:病原菌污染 | 否 | SSOP控制 | —— | —— |
冷藏 | 生物的:病原菌污染 | 否 | 包装完好及在低温下几乎不可能发生 | —— | —— |
CCP | 显著危害 | 关键限值 | 监控 对象 | 监控 方法 | 监控频率 | 监控 人员 | 纠偏行动 | 记录 | 验证 |
漂烫 | 病原菌残存 | 漂烫温度:≥98℃ 漂烫时间:≥2min | 漂烫温度、时间 | 用温度计、石英钟测试 | 30min | 操作员 | 对偏离的产品隔离;重新漂烫产品 | 漂烫关键控制点监控记录;纠偏行动报告记录 | 每天审核漂烫监控记录;每批抽样检测成品微生物指标;每天审核纠偏行动报告记录;每天自检和校准温度计准确度;每天生产前用秒表校准石英钟 |
护色 | 过量二氧化硫残留 | 护色液中亚硫酸氢钠使用量:0.45g/kg | 亚硫酸氢钠使用量 | 护色液配制使用记录 | 每批护色液 | 现场质检 | 对偏离关键限值的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并制订预防措施 | 护色液配制使用记录;纠偏行动报告记录 | 每批产品抽样送实验室检测二氧化硫 |
金属探测 | 金属碎片 | Fe≤Ф2.0mm、 CuS≤Ф2.5mm | 金属碎片 | 通过金属探测器实时检测 | 连续监控 | 金属探测器操作员 | 停机生产,查找原因,及时修复金属探测器,确认偏离的产品,对偏离产品重新过金属探测器。 | 金属探测记录、纠偏行动报告记录 | 金属探测器操作员每间隔半个小时用标准金属块检测金属探测仪的灵敏度。生产部主任每日审核金属探测记录,质管部每月对其记录核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