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 地区
- 全部
-
- 会员级别
- 全部
产品名称 | 成份 | 特性 | 贮存条件 | 包装形式 | 预期用途 |
冻生肉丸 | 猪肉或牛肉,食用变性淀粉、味精、食盐、食用油脂、白砂糖、面粉、水 | 冻生肉糜制品 | —18℃或以不温度贮存 | PE塑料袋内包装,纸箱外包装 | 充分加热熟制后适用于普通消费者食用 |
半熟肉丸 | 猪肉或牛肉,食用变性淀粉、味精、食盐、食用油脂、白砂糖、面粉、水、食防腐剂 | 冻半熟肉糜制品 | 常温或0-4℃短时保存 | PE塑料袋内包装,胶框外包装 | 充分加热熟制后适用于普通消费者食用 |
冻熟制肉丸 | 猪肉或牛肉,食用变性淀粉、味精、食盐、食用油脂、白砂糖、面粉、水 | 冻熟制肉糜制品 | —18℃或以不温度贮存 | PE塑料袋内包装,纸箱外包装 | 加热后适用于普通消费者食用 |
工序 | 工艺描述 |
1、猪、牛肉原料购入 (A、B、C)[注,下同] | 按照既定的原料验收程序接收原料 |
2、原料入库冷藏 (A、B、C) | —18℃或以少温度贮存 |
3、解冻 (A、B、C) | 在解冻池有流水方式将原料肉解冻至可加工状态,解冻过程中应控制原料中心温度≤15℃ |
4、糜制 (A、B、C) | 将解冻好的原料肉放入绞肉机绞肉,在绞肉过程中应添加适量的冰,防止肉温升高 |
5、配料 (A、B、C) | 将绞好的肉糜与辅料混和,放入打浆机制浆 |
6、手工成形 (A、B、C) | 将制好的肉浆用人工挤成大小规格一致的肉丸 |
7定型 (B、C) | 将挤好的肉丸放入40-50℃热水中定型15-20分钟 |
8、充分煮制 (C) | 对产品进行充分煮制,确保产品中心温度及持续时间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目的 |
9、摊凉(B、C) | 将煮好的肉丸摊放用冷风降温至室温 |
10、急冻 (A、C) | 使用急冻设备,将产品中心温度降至-18℃或以下 |
11、内包装 (A、B、C) | |
12、金属控测 (A、B、C) | 对产品逐件进行金属探测,金属探测器每隔30分钟校准一次。 |
13、外包装 (A、B、C) | |
14.1入库-18℃冷冻贮藏 (A、C) | |
14.2入库常温或0—4℃冷冻贮藏 (B) | |
(1)加工步骤 | (2)确定本步引入的、控制的潜在危害 | (3)潜在的食安全危害是显著的吗?(是/否) | (4)对第三列判断的依据 | 应用什么预防措施来防止显著危害? | 这一步是关键控制点台球?(是/否) |
1、猪、牛肉原料购入 (A、B、C)[注,下同] | 生物危害:致病微生物,疫病微生物 寄生虫 化学危害: 违禁兽药残留或兽药残留超标; 物理危害:无 | 是 是 是 否 | 上游肉类屠宰企业可能因卫生控制不当引入致病菌 上游肉类屠宰企业可能因卫生检疫控制不当,从屠宰活体动物引入寄生虫 上游饲养场用药不当造成违禁兽药残留或兽药残留超标 | 1、原料应来自经CIQ备案的肉类屠宰企业;2、核查每批原料的检疫“三证”3、要求原料供应商提供每批原料的微生物合格检测报告; 4、定期对原料抽样检测微生物、兽药残留等指标 | 是 |
2、原料入库冷藏 (A、B、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 无 物理危害: 无 | 否 | 低温(-18℃以下)贮藏及限定贮藏期,不可能发生 | | |
3、解冻 (A、B、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污染、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 洗涤剂、消 毒剂 物理危害: 无 | 否 否 | 控制解冻时间,车间及产品中心温度,同时严格执行SSOP 严格执行SSOP | | |
4、糜制 (A、B、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污染、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 洗涤剂、消 毒剂 物理危害: 金属碎片 | 否 否 是 | 通过加冰、控制车间温度等措施控制产品中心温度,同时严格执行SSOP 严格执行SSOP 设备零件脱落及绞肉刀片破损 | 否 | 可在后工序金属探测环节去除 |
5、配料 (A、B、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污染、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 洗涤剂、消 毒剂 防腐剂含量超标(B) 物理危害: 无 | 否 否 是 | 可通过控制配料时间及产品、车间温度控制。同时严格执行SSOP 严格执行SSOP 防腐剂过量使用 | 是 | 制定防腐剂使用量核定制度 |
6、手工成形 (A、B、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污染、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 洗涤剂、消 毒剂 物理危害:无 | 否 是 | 通过控制车间温度、产品中心温度,同时严格执行SSOP 严格执行SSOP | | |
7、定形 (B 、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 否 | 通过实施SSOP、控制加过程的产品温度,环境温度及添加防腐剂等措施防止产品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 | | |
8、充分煮制 (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残留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 是 | 可能从原料或前序工艺环节引入致病微生物 | 控制煮制过程中产品的中心温度及煮制时间的下限值,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目的 | 是 |
9、摊凉 (B、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 否 | 通过控制加工时间、车间温度、产品中心温度,同时严格执行SSOP | | |
10、急冻 (A、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污染、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 否 | 低温操作,不易发生,同时严格执行SSOP | | |
11、内包装 (A、B、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污染、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 否 | 低温操作,不易发生,同时严格执行SSOP | | |
12、金属控测 (A、B、C) | 生物危害:无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 金属碎片 | 是 | 前工序可能引入金属碎片危害 | 金属探测仪对产品进行检测 | 是 |
13、外包装 (A、B、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污染、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 否 | 限定操作时间,不可能发生 | | |
14.1入库-18℃冷冻贮藏 (A、C)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污染、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 否 | 低温贮藏,不可能发生 | | |
14.2入库常温或0—4℃冷冻贮藏 (B) | 生物危害: 致病微生物污染、生长、产毒 化学危害:无 物理危害:无 | 否 | 短时间贮藏,不可能发生 | | |